Vol.19视力检查中1.0的下一个为什么不是1.1?
在体检或看眼科医生时,一般都会进行视力检查。
在学校的视力检查中,视力是按照A、B、C、D来判断(370方式※),但是眼科医生都是按照数值进行判断的。
在视力检查时,为什么视力1.0的下一个是1.2然后是1.5,为什么是跳着隔开来的呢?
这次,我们来解开它的谜底。
※370方式是一种使用0.3、0.7、1.0三种大小的视力表进行检查视力的方法。按A(1.0以上)、B(0.7-0.9)、C(0.3-0.7)、D(小于0.3)进行判断。
视力表是什么?
视力表的一面上有一处C型环,我们将其称为“兰氏环(或Landolt C)”,视力表中指标0.1到1.0大多数都是按0.1间隔。但是,1.0的下一个是1.2,然后是1.5,最后是2.0。
视力与视角的关系
视力是根据视角的大小来决定。我们将C型环的间隙与眼睛中心形成的角度称为“视角”。视角用1°的60分之一即1'(1分)来表示。(图1)
视力是按照「1 ÷ 视角」公式进行计算。
视力为0.1时
按1÷10(视角0)=0.1(视力)进行计算。
我们来看看图2吧。
图2是将视力与视角的关系画出图表。(这就是我们上中学时数学中学习的“反比例”图表!)
①显示视力为0.1和0.2,②显示视力为0.9和1.0。各视力的C型环排列在旁边。①中大小变化很大,而②中大小看不出什么区别。
图3是将图2的C型环的视角画成图。
像①这样将视力0.1和0.2进行比较的话,视角为10分和5分,变成一半。
但是像②将视力0.9和1.0进行比较,视角为1.1分和1分,几乎看不到什么变化。
那么,如上图所示我们可知道,即便视力发生相同变化但是并不一定视角也发生相同变化。视力的数字越大,视角的变化越小。
总之使用视力表的数字来表述视角是如何变化的。
【参考文献】
坪田一男(1995)《眼睛健康科学》讲谈社
所敬(2008)《所教授的眼科课程Q&A 10》自由企画・出版